近几年,我们经常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捷报频传”,看起来很振奋人心,但公众没注意的数据却会给你泼一盆冷水:
1. 2010年至今,投资和消费对中国经济贡献率长期超过90%,而净出口对经济贡献率长期为负数,净出口占GDP比重长期低于10%,这时候西方市场已经在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了。
也就是说,中国很难靠新能源汽车出口逆风翻盘:不但净出口占GDP比重常年很低,还几乎不可能单靠新能源汽车出口就拉动经济增长。
2. 中国车企利润率很低。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车企利润率平均只有3%,而德国和日本车企则有6%-7%(入围世界500强的车企整体利润率约为6%)。也就是说,中国车企还达不到世界500强平均利润率水平。
2015-2023年中国车企行业利润率整体长期走低,新能源车企还长期普遍亏损(只有比亚迪和理想有小幅盈利),即使领着政府补贴,也没能止损。
Show more
2015年股灾被中共中央视为“金融政变”,眼下的中国股市虽然也是人为操纵制造泡沫,其破灭却不是人为因素所致,而是经济结构性缺陷导致经济长期衰退所致,这种长期衰退不会因为人为操纵股市泡沫就自己消失了。纸是包不住火的。
Show more
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提出了一个10万亿扩大内需方案。
这个“10万亿计划”是个命题作文,兜兜转转仍然回避给国民增加收入这种最实际关切(反而刘世锦还把发达国家直接发钱给国民刺激消费轻蔑地说成是“直升机撒钱”)。这种看法代表中共高层的一般观念。
缘木求鱼是达不到目的的。
刘世锦跟中共高层一样意识到现在需求不足根本上是收入结构问题,但是他们的解决办法不是大幅度增加国民收入,而是变着花招帮国民节约开支和想办法增加中小城市和乡镇地区的就业机会。
你给快饿死的人一个精致的游泳圈是解决不了会被饿死的问题的。
中国政府以为国民在这方面节约了开支,肯定就会在其他方面多花钱。国民要是在其他地方也节约开支怎么办?
利用“第二次城市化”来拉动消费需求是一个违背经济规律的狂想,最终在现实中会变成在十八线小城市狂建烂尾楼。大城市人口不想去农村,不仅是因为农村不够城市化,还因为农村地区没有大城市的社会资源(比如优质的文化、娱乐和教育资源),这些社会资源不是因为你肯往十八线小城市砸钱搞“第二次城市化”就会有的。
中共始终有一种抗拒变革的、顽固不化的观念:他们始终认为,一旦打开大幅提高收入水平的阀门,中国人就会变懒,就会不喜欢加班了,就会变得不好奴役了,关键是会给企业增加巨大收入压力,乃至直接逼迫企业破产。
他们一旦跳入这个逻辑陷阱中就出不来。这就像一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游戏:只要你依照这种游戏规则玩,你就会自己反对自己。
中国企业始终只能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产品进行缺乏竞争力的廉价竞争,问题出在哪里?中共政府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中国改革开放超过40年,但是中国的企业并没有搞懂什么是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他们至今只把竞争看成是狗咬狗和大鱼吃小鱼。
依靠压榨廉价劳动力制造廉价产品这不是什么竞争力。这是半开放市场产下的畸形胎儿。
转来转去,你始终就是回避最现实的问题:你不肯真正开放市场,你不肯引入真正的市场经济,你不肯给市场经济提供真正的法治保障,你不肯放弃特权,你不肯放弃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严重错误的中央宏观调控手段……不仅如此,你还认为自己全知全能。
这些所谓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说来说去就是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和营养不良的企业环境导致的老毛病。光开安慰剂是治不了病的。
Show more
麦肯锡5月《2024中国消费趋势调研》:
1. 00后、三四线城市、相对高收入人群更乐观
2. 一线富裕银发族、三线富裕中老年、三四线城市00后最乐观
3. 一二线新中产、三线低收入中年和农村中老年最悲观
4. 高线城市新、老中产消费贡献占比最高(38%),但新中产更悲观,其中高线城市要比三线城市更悲观
5. 与去年同期相比,关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信心和对个人/家庭财务状况的信心,乐观人群都有一定程度提升,而持中立态度和悲观态度的人群有所下降
Show more
为了刺激消费,中国多个城市开始尝试推行市内免税店试点。中国人是因为物价高才节制消费吗?经济学家说中国人缺钱,中国政府觉得中国人是恶意不消费是不是?
Show more
“躺平”起初是饭圈流行的一种亚文化,大概在2016年前后兴起,到2021年“躺平”作为一种与“内卷”同时存在的普遍社会心态开始引起广泛讨论。北京当局也用“躺平”来攻击官员形式主义和消极不作为。最迟2015年李克强批判“为官不为”就已经显出官僚系统普遍存在集体“躺平”现象。这种现象是习近平用严厉手段整党造成的。
中共始终无法克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用政治高压整党,结果党内出现集体躺平;睁只眼闭只眼假装看不见吧,又造成腐败猖獗,民怨载道。
表面看起来,中共官员集体躺平对中共政权不利,但这种判断太流于表面。假如中共官员积极执行习近平命令推进中央不断下达的改革文件,制造的混乱还要更大一些。因为中共官员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真正的加速反而是抽鞭子把官员都打起来干活。如果官员躺平不干活,那就不是加速了。
Show more
中国总理访俄到底说了什么?
据克里姆林宫官网消息,中国总理在访俄期间发表讲话,其中有一处称俄国为“亲密朋友和盟友”,但这段表述並不在中国新闻通稿中。
中国跟苏联结盟交恶之后,一直避讳与别国结盟,对俄国称“盟友”这种措辞很不像中共高层的措辞习惯。
如系俄国方面捏造,其用心可谓险恶。
鉴于俄国宣传机器劣迹斑斑、声名狼藉,捏造这种言论並不是难事,而且中国方面通常都吃哑巴亏。捏造这种言论一是做给俄国国民看,安抚俄国民心;一是做给西方国家看,要其忌惮。
俄国谣言机器的宣传效果影响不及中国认知作战好,通常是克里姆林宫炮制一个谣言,要求宣传机器的各个毛孔都开足马力强制灌输给社会。中国的认知作战隐蔽性更强,谣言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更主要还是利用时事话题跟真实社会问题,片面放大,东拉西扯,制造认知混乱。
当然也不排除李强真的说过这种话,北京当局两面三刀,说一套做一套是常有的事。对外不承认与俄国结盟,对俄却私下互称盟友,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毕竟中国也在暗中援助俄国的战争机器。
Show more
有人误以为这种一紧一松是周期性的,其实并非如此。比较优势是不可持续的,很多时候就是一次性的。先前封闭的系统突然放开一下,创造了一些比较优势,但是半开放社会风险飙升,又不得不重新加强社会控制扼杀经济活力。如果以后再放松一下,不等于依然还能再回头去继续享用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因为这时候可能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并且还可能因为突然放松遭到社会强烈反弹,也就是遭遇托克维尔困境中“(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的环节。
中共急于从创新科技产业弯道超车,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意识到没办法长期依赖正在消失的比较优势。
Show more
#认知战 这是BBC早前就认知战问题采访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吴国光老师。吴国光老师从另一个角度讲了认知战如何从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洗脑术,向改革开放时代“以胃洗脑”转变,以及在习近平时代向认知战升级。
中共当局在強化认知战技术的同时,学术界和公众都对此缺少认识,既无法分辨,也难以自查。
针对海内外华人群体的认知战,与针对台湾的认知战有所不同:后者侧重影响和培养台湾中间选民的政治判断力,前者则侧重扰乱海外华人群体的认知系统,用似是而非的诡辩术向公共讨论中掺杂毒药。
要特别警惕的是,认知战並不是简单的洗脑术和百年不变的宣传文案,很多时候认知战正在形塑公众的思考方式,即便没办法诱骗反对派上当,也要诱骗反对派互相厮杀,制造敌人消灭敌人和敌人互相消灭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反而要警惕毫无必要的戾气和不可节制的情绪,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就是中共利用认知战挑拨和煽动我们互相为敌的重点感染部位。
中共政府在挑起群众斗群众上是富有经验的对手,但群氓政治往往倾向于要么过度抬高敌人的可怕程度(导致普遍萎靡不振和悲观失望),要么过度贬低敌人的政治经验和统治技术(导致普遍盲目乐观和急躁冒进)。
你应该用政治头脑強化自己,而不是大起大落地被公共情绪调动。正确地认识敌人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所在阵营和正确地打击敌人。
中共政府不但挑起群众斗群众,还挑起群众跟地方政府为敌来塑造中央权威和強化中央集权。这些卑劣手段百试不爽,绝大部分人都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中招。
你如果轻视中共的认知作战手段,那么你大概率会是攻击目标,而在你被成功攻破以后,即使你不会倒向中共一边,也会转而攻击其他与中共为敌的人,甚至帮助中共传播有毒的认知混乱给其他人,扰乱公众的正常判断。
但提高警惕並不是要鼓励公众互相怀疑和猜忌,而是要在互相攻击之前及时冷静和自省,及时克制毫无必要的愤怒、互相指责和互相怀疑,不要推波助澜地加速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大混战。
Show more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新加坡成功克服一次又一次困难和危机,得益于政府与人民互相信任。
这点在中国是无论如何学不过来的。政府不信任国民,跟防贼一样防民,国民也会把政府当敌人。
那么多经济学家在说刺激消费没有用,关键是要保障民生、让民众有钱花、还无后顾之忧,中共政府宁愿烧钱也不给国民。
中共政府的执政逻辑让人相信其至今仍崇尚“驭民五术”,这套统治理念十分落后,即使清末也已经不这么做了。
Show more
我来解释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什么
我先前一直在说,中国各省市贸易壁垒堪比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比如一个地方的牛奶品牌要卖到隔壁省比卖到外国还难。这种贸易壁垒是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比如参考下面截图的中共最重要理论杂志《求是》就解释了这种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各省市之间商业流通不畅,严重阻碍国内经济发展。中共提出搞内循环的目的就是在出口萎靡不振的时候,出口转内销,增强国内市场的活力。但是国内市场不仅消费乏力(长期低收入水平和低福利导致),还存在诸多贸易壁垒,要打通这些贸易壁垒极其困难。所以内循环经济只是理论上行得通,现实中处处碰壁。
另一方面,中国长年依靠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其中出口被刺激出来,很大程度上就是本国国内贸易壁垒导致的。既然卖到外国去比卖到隔壁省去还容易,那干嘛不卖到外国去,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Show more
我来解释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什么
我先前一直在说,中国各省市贸易壁垒堪比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比如一个地方的牛奶品牌要卖到隔壁省比卖到外国还难。这种贸易壁垒是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比如参考下面截图的中共最重要理论杂志《求是》就解释了这种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各省市之间商业流通不畅,严重阻碍国内经济发展。中共提出搞内循环的目的就是在出口萎靡不振的时候,出口转内销,增强国内市场的活力。但是国内市场不仅消费乏力(长期低收入水平和低福利导致),还存在诸多贸易壁垒,要打通这些贸易壁垒极其困难。所以内循环经济只是理论上行得通,现实中处处碰壁。
另一方面,中国长年依靠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其中出口被刺激出来,很大程度上就是本国国内贸易壁垒导致的。既然卖到外国去比卖到隔壁省去还容易,那干嘛不卖到外国去,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Show more
万维钢说的完全正确💯
1. 在科技创新要依靠国际合作的时代,你想自力更生,结果变成闭门造车。
2. 补贴多少和投资多少既不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催化剂,如果以为投钱多就能实现科技创新只能缘木求鱼:如果最前面还是0,后面堆积再多0最终还是等于0。
3. 你以为强干弱枝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但其实基础科学不稳和经济基础头重脚轻,这种思路跟洋务运动只图船坚炮利一个德性:你船坚炮利实现了,打一仗经济基础头重脚轻的老毛病就立马原形毕露。
到目前为止,中国人依然轻视制度和文化力量,甚至也跟中共一样轻视基础科学、看不起理论、张嘴就骂文科生。哪怕嘴巴上天天喊反共、喊民主,你跟他谈虚心学习民主制度、研究民主制度设计和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他的观念是只有暴力和经济解决一切问题,除了这些谈其他的他一概看不起。这已经是比较开化的中国人了。至于那些亲政府人士,尽管鼻子上还冒着热气,讲出来的话已经有陪葬坑爬出来的尸臭味道了。
这些反这个反那个的中国人跟中共一样,轻视基础的东西,一样把经济和暴力看成全社会唯一重要的东西,除了这些好像其他的可有可无。思想这样陈旧、野蛮、粗暴,很有俄罗斯蛮子风范。
这种陋习跟洋务运动只想搞船坚炮利的陋习如出一辙。明治维新起初也从重工业入手,后来发现问题及时掉头抓轻工业。这些产业颇为大清国不齿:你做肥皂、做衣服、做小玩意儿算什么本事?舍本逐末!要干就干大铁甲舰!炮口要大!吨位要大!吃水要深!凡是都要大大大大!
明治维新利用轻工业迅速积攒了社会财富,实现了工业基础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还解决了国民生计和就业问题,在贫穷落后的东亚第一次创造了现代社会。
大清国的洋务运动创造了船坚炮利,也就仅此而已,不但没有解决绝大多数人口的生计和就业问题,也没有考虑大力推广轻工业给社会带来现代化。一切都要围绕船坚炮利来进行,这种思路跟一切围绕卡脖子产业来突围一模一样。
洋务运动没有帮助大清国创造现代社会,没有创造足够多的工商业来增加社会财富和民众的购买力。改革开放也一样,国家财富的增长速度跟社会财富的增长不成比例,国富民穷造成头重脚轻的经济短板,到现在消费不足的缺陷日益凸显。洋务运动时代的大清国如此,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也是如此。
明治维新不但解决了就业问题和国民生计问题,还避免了社会动荡。大清国轻视轻工业,轻视为资本主义创造现代化的制度环境,结果不但国民生计解决不了,没落的文人、留学回国的知识分子和贫穷的农民大部分没有工作和收入来源,激进分子不鼓吹革命、起义,不仇恨清政府才奇了怪了。
Show more
中国小粉红点评援乌勇士:“俄罗斯消灭了这名可耻的入侵者。”
那天她说,对我的爱早就在一次次没有解决的事情中消耗殆尽了。
据路透社消息,中金上周五开始将境内投行员工的基本工资调降至多25%,还考虑对香港离岸投行部门进行裁员。
我觉得像我主子这样负责的s是挺不容易的,他得忙自己的一堆事,还得在我叭叭的一堆消息中找重点回我,帮我解决一堆问题,还得看我心理身体健康,还有出行,不听话还得管教,各种各种。我就只能好好听话当个快乐的狗狗了
Show more
中国装甲兵是这样打仗的,发现敌情后,指挥官下令扔出两架——“我艹”,投弹消灭敌人